您好,今天是:2018年05月14日 15:47:23 星期一 农历正月十八 云南招生就业网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招生就业网 >> 招考资讯 >> 新闻资讯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发文:打赢边疆民族地区“双减”攻坚战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发布人:管理员】 【阅读:14】 【关 闭

12月23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云霏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发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打赢边疆民族地区“双减”攻坚战》。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好“双减”政策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云南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双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双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确保“双减”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落实。


一、筑牢“双减”思想之基

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双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校外负担,不仅是教育的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大事。要自觉把“双减”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去把握,从讲政治高度思考和推进“双减”工作,才能更好地认清形势、顺应规律、抓住机遇,确保思想不迷航、行动不偏向、落实不走样。

从惠民生的尺度认识“双减”。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家庭负担太重,学生埋头作业、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心理问题频发,家长接送难、培训“内卷”、经济压力大、“不敢生、养不起”。教育短视化、功利化问题严重制约社会活力,不断对冲教育改革发展共享成果,不断侵蚀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双减”是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关键小事”和烦心难事的关键举措,是用“小切口”来撬动义务教育“大改革”的民生工程。

从重现实的角度认识“双减”。云南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夙愿成为现实,但是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教育相对落后的基本教情也没有改变。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云南义务教育某学科周课时数超过国家规定课时比例,但学生成绩、学业表现、学习兴趣以及教师探究行为等均居全国后列。事实证明,“时间+汗水”式的“增负”模式并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双减”让教育回归到了教育本身,从这个意义上看,通过“双减”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质量“双升”,是云南这个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义务教育新跨越的重要机遇。


二、落实“双减”行动之力

强化统筹抓落实。云南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3次研究部署“双减”工作。9月15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云南省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中央文件出台一个多月,9月2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双减”作为重点任务,加大统筹协调。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实施方案、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五项管理”负面清单、普通中小学校教学日历、坚决防止中小学生暑期学习负担过重的通知等文件,在省委编办的支持下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持续推进“双减”落地。

聚焦“双减”抓落实。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上下功夫,“一校一策”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统筹管理作业机制和校内公示学生作业制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上下功夫,从严审批和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常态化运营监管,进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摸排存在不规范办学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1701所,整改完成1701所,约谈企业272次。

突出“双升”抓落实。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或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提供课后服务,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承担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全省共有12002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参与教师35.3万人,聘请校外专业人员8242人,服务学生540多万;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考试成绩等级制呈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教师“省管县用”“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培训近6000名校长,招聘3.2万名基础教育学校教师。

形成合力抓落实。把“双减”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宣传、政法、编办、网信、发改、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通信、银保监局、证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工作专班。各地参照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条块联动、各司其职,统筹好学校、社会与家庭,统筹好校内与校外,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积蓄“双减”长效之势

加快教育评价改革。云南坚持源头治理,通过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实行“两考合一”和“全科开考”,优化中考科目分值,将体育科目分值增至100分;改革高中录取方式,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引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通过评价改革助力“双减”工作。

加强专项督导检查。省政府大督查将“双减”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内容。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将“双减”纳入督政、督学、专项督导工作内容,形成责任督学实地查、各级各类督学必须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随机督”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点查的工作机制,实现“双减”工作督查全覆盖。省教育厅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所有州市县区教育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双减”有关工作信息的月报、周报和日报制度,启用“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升级应用“校外培训监管服务平台”。

加强“双减”工作保障。云南即将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由财政给予补贴或采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建立完善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和风险保证金制度,预防“卷款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监管,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双减”是一场观念和行动上的变革,云南各级教育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双减”“双升”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决打赢边疆民族地区“双减”攻坚战。(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王云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云南.昆明 Copyright © 2013-2019 云南招生就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盘王科技

备案号:滇ICP备18002618号-4 公安备案号:53010202000650 访问人次: